
——儿时的萝卜会似乎更叫我留恋。 忆昔少儿时, 最乐春节间。 初九萝卜会, 个个尽开颜。 早逛云溪庵, 龙虎立两端。 进而看塑绘, 方知各神仙。 更有妇女来, “拴孩”乐而返。 年年香火盛, 主持面自宽。 谁知一日毁, 村庙变楼盘。 此是后来事, 暂且放一边。 出得庙门来, 沿途人已满。 满目尽小吃, 声响震耳喧。 老虎呜呜叫, 喇叭声声尖。 竹笙最悦耳, 又闻拉洋片。 卜董鼓腮吹, 实难玩一天。 更有能巧匠, 竹铁做童玩。 青蛇曼延游, 鱼儿浮丝线。 怀揣几分钱, 精打又细算。 糖球给父母, 小妹送糖棉。 摊前尝美味, 凉粉香辣酸。 又闻机枪响, 可怜无多钱。 买只泥老虎, 便也很可观。 墙脚打气枪, 只能驻足观。 耍猴变戏法, 久看无闲钱。 回家稍歇息, 旋即又再返。 一日跑三趟, 仍然盼来年。
春节期间对于孩子们来讲最惬意的事情,便是摆脱了大人们的管束和呵斥,到街市上去自由自在地去看去买,因为拜完年后,大约每个孩子手中都会有多少不等的压岁钱。台东三路是卖零食和小玩物的地方,台东五路则是一长串的炮仗摊子,这都是每年必去之处,然而最为期盼的则是正月初九逛萝卜会。那时我们家住的地方离夏村庙非常近,初九一大早就去庙里成了惯例。跨进前殿看到怒目威武的青龙白虎之后,再到后面各殿看彩塑的各路神仙和彩绘的天上人间各种故事传说。庙院的一个角落见有许多妇女进进出出,大人门叫小孩子不要进去,后来才隐约听说那是去“拴小孩”的,知道了那原来是不孕妇女的救星。等到出来庙门时,大街小巷已是人声鼎沸,布满了地摊。一边穿梭在大人们中间,一边欣赏着吃的玩的,确乎有着无限的情趣。有纸做的风车,在风中飞快的转动;有金属做的小鱼,可以在一根细铜丝上游动;有竹子做的青蛇,拿在手里摇摇摆摆的。大人们领着的小孩子手中口中也少有空闲,或用手摇着机枪发出哒哒声响,或手中擎着气球和糖球,或用嘴吹着喇叭、竹哨、卟卟董(玻璃做的葫芦状,用力不匀极易吹破)。路边“拉洋片”的则一边用手敲打着锣鼓,一边说唱着不断重复的故事。靠墙的地方还有打气枪的,囊中羞涩的我从不问津。游逛一圈,如果能在路边的地摊上喝上一碗又香又酸又辣的凉粉,再买上一只呜呜叫的泥老虎,一年中便有了无限的回味……
更多精彩内容详见“城市档案”论坛--“忆昔萝卜会”
|